近年来,辉县市法院狠抓学习型法院建设,详细制定法院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全面部署,稳步推进,培育法院文化精神,推进法院工作开展。
一、采取主要措施
一是提升干警的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强化学历教育培训和在职自学,我院本科以上学历占62%,大专以上学历占91%。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和岗位技能竞赛平台。每年我们都开展优秀审判长、优秀书记员、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审判理论文章以及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的评比,对评出的先进和优秀开展学习并予以重奖,直至破格提拔重用。
二是典型引路培育法院精神提升思想境界,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引领干警,坚定信念、公正执法;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营造文明氛围。特别注重把目光聚焦在挖掘活动中涌现出的内部先进典型上,通过发现、挖掘本院各类典型,并通过在本院刊物和外界媒体上宣传他们,来得到利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利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利用身边人树立其他人员工作标杆的目标。如近年来培养全省优秀法官郭修江、李卫红、冯芳等典型。
三是规范司法行为,体系文化内涵。用廉政文化载体开展警示教育;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在每个楼层设立廉政文化长廊,干警的办公桌上竖立廉政用语,设清风茶社,廉政教育室,观看廉政教育片,上好廉政党课等一系列活动,教育干警树立廉政意识,近年来我院未出现重大违纪案件。
四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注重人文因素效用发挥。从2003年开始我院实行百分考核,直到现在绩效考核,通过考核真正量化每个人工作量,对完成任务好的同志,进行表彰、提拔重用。打破过去凭印象,打招呼等不科学的方式方法,极大提高干警积极性。
五是加强法院文化硬件建设和科技化水平,突出法院基础建设特色,增加信息科技资金投入,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设立法院局域网,建立案件管理平台,成立法院网站,开通微博等
六是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文化建设。我院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注重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求得新发展。并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制定文化建设工作安排,持之以恒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
七是加强司法为民文化建设,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在立案大厅设立引导诉讼台,专人负责接待来访的群众。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的案件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不断改善诉讼环境,开展法律咨询、发送诉讼指南、告知诉讼权利义务等,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开展司法救助工作,每年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
八是把司法文明融入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中。我院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进学校、进家庭和爱心捐助等活动,通过活动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解答群众;审判工作中强化爱心教育,尤其是在少年刑事审判工作中,对每名未成年犯人在宣判的同时均指定一名法官负责对其进行结对帮扶,定期回访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教,做到用司法的关爱照亮未成年犯的前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媒体,对群众关注的案件和典型案件加大报道力度和深度。
九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关心干警生活。积极争取市委、政府、上级法院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全面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主动争取财政对法院正常经费的支持和保障;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年度体检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因公、因病去世吊唁、慰问遗属和离退休、生病住院工作人员慰问制度建立法庭工作人员岗位补贴和交流制度。
十是加强法院物质文化建设,充分彰显法院文化底蕴。高标准抓好"两庭建设"。近年来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建成标准化法庭4个,审判综合楼即将完工,上半年完成搬迁。建设时紧紧围绕法院精神文化的内涵,在外观设计上以庄重、威严为主要特色,让人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法院文化气息,使人接受法文化的洗礼。法庭建设也得到了上级法院充分肯定。
十一是强化宗旨意识,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即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编发法院审判工作动态,让代表、委员了解法院工作。每年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法院工作的同时,坚持将重大、专项工作部署、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县委、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争取理解和支持。通过建立督办工作台帐,及时办理各级党委、人大、上级法院交办案件。
二、存在问题
一是精神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法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只要争取财政支持,一般都能搞好。主要还是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需要不断深入教育、提升精神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二是法院文化建设还没有成为干警自觉行为。还存在文化建设只是政治宣传、综合行政部门重视而审判业务部门不重视的现象。审判人员中文化建设意识还比较淡薄,认为只要把案件质量把好就是万能的错误思想还在占有很大市场。
三是法院文化和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有差距。 很多群众甚至一些领导干部连法院本身的组成、职能等都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法院对外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法院,理解法院工作。
四是法官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先进的法院文化建设,必然要求有高素质的法官群体,目前我院还有部分法官为大专学历,受编制影响,年轻法院进不来,法官断层现象相当严重,在职的工作人员通过司法考试,因不具备公务员身份,进入不法官序列,相当一部分选择跳槽。
五是法院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时代,但法院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的法官不懂电脑的运用,法庭判决书的签发还靠纸质,不能实行电子签发等。
三、意见和建议
建议一、对于法院精神文化建设,上级法院要多摄制一些专题教育片,下发到各基层院。通过观看学习提升精神文化建设。
建议二、法院文化建设除了内部的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向外部展现法院文化特色。除了通过司法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法官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外,我们还要注重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各地的法院文化成为当地精神的代表。
建议三、法官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当加大对基层法院的投入,改善法官待遇,畅通进人、出人的渠道,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法院工作;加大培训力度,使法官培训系统化、深入化和制度化;鼓励法官积极参加学历考试和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要以法律事业感召人,用法院的情感吸引人,用法院领导的人格魅力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