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辉县市人民法院围绕解决执行难问题,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仍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执行力量不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院执行干警27人,一线执行干警22人。27人中,具备公务员身份的共13人,其中具有法官资格的9人,具有警衔的法警4人。其他为聘干与事业编制人员。这些人因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不能颁发执行公务证,无法正常开展执行工作。且这些人多数是90年代前进入法院工作的,文化知识结构相对较低,第一学历为高中的不足十人,业务能力不高,由于身份问题导致晋级滞后,几乎没有晋升空间,造成进取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工作主动性差,工作效率低下。
同时,执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全局27人中,40岁以上的共24人,其中50以上的8人。执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执行人员需要经常下乡执行,早出晚归、蹲点守候、晚上集中执行等是执行工作中的常态,要求执行人员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年龄老化的执行人员难以适应这种情况。执行岗位交流少,从事执行工作超过15年的20人,新生力量补充不足,极大的影响执行工作的开展。
二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
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始终是导致执行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刘贵祥在接受《人民法治》专访中披露,据统计,至少70%的裁判文书生效后找不到相关被执行人和可供执行的财产;另据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40%的执行案件的债务人是没有财产的。这些案件在执行程序中无法消化,又无其他特别畅通的出口,于是就年复一年的沉积在法院,数量越积越多,成为横亘在执行面前的大山。客观的讲,这部分积案并非法院造成的,但却可能被不知情的人视作是法院的问题,导致法院执行承载了其不应该承载的压力。目前相当一部分被执行人常年外出打工,甚至春节、家里红白事也不返乡。遇到这种情况,执行人员只能依靠相关基层村委干部、邻居或申请人提供的线索进行寻找,出于种种原因考虑,一些干部、群众不愿提供被执行人的信息情况。执行人员虽频于奔波,往往收效不大。同时,每一起案件从立案到执行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在这期间内,部分被执行人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到亲友的名下,或通过其他方式转移、隐匿财产,规避执行,这也是造成执行难的一个客观原因。
三是以下三种案件执行困难尤为突出:
1.因政策性原因导致的一些企业倒闭案件难以执行
过去,我市存在的小造纸、小水泥、小煤窑等企业,因政策性原因强制关停后,遗留下不小的债务,形成执行案件后,因被执行人已不再从事生产活动,履行能力有限,造成案件难以执行。
2.涉及人身赔偿的案件难以执行
在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的案件中,作为受害人往往是经济上遭受损失,精神上遭受折磨,情绪比较激烈,这类案件在涉执信访案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这几类案件中,尤其是交通肇事赔偿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难以执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由于绝大多数被执行人在监狱服刑,其家庭共同财产难以分割,个人财产难以确定,且其家属往往对赔偿带有抵触情绪,造成案件执行困难。尽管为当事人申请了司法救助资金,但由于该类案件多,数额大,执行工作确实存在较大困难。交通肇事赔偿案件,往往造成受害人伤亡。有的不止一个受害人,这类案件赔偿数额比较大。从我市情况来看,肇事车辆大多为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这些车辆平时作为农业生产工具、一般交通工具来使用,大多数没有参加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面对巨额的赔偿数额,肇事方没有能力或者不愿去主动赔偿。我院在强制执行时,对他们采取拘留措施后,他们仍无能力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一方因得不到及时赔偿,有时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增加了法院压力。
3.民间借贷执行案件急剧攀升,执行难度进一步加大
近几年来,执行案件总数量急剧攀升。2012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672件,2013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079件,2014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235件,今年1-8月份已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824件。其中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更是突飞猛涨,执行难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我院共受理民间借贷执行案件338件,执行标的2645万元,2013年受理执行民间借贷执行案件448件,执行标的6343万元,2014年受理民间借贷执行案件577件,标的为1.03亿元,今年1-8月份已受理民间借贷执行案件499件,标的1.15亿元。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民间借贷案件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借款金额都在呈阶梯状的增长。这一反面反映了我市经济形势发展迅猛,民间资本的活跃;另一反面也反映了这一行业存在问题的严重。资本的流动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越快,发展越迅速。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一种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却要大量的进入法院,通过司法诉讼渠道来解决,表明这一行业存在不少隐患。今年以来,随着腾飞公司事件的发生,我市众多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开始拒付客户借款,大量的借贷纠纷涌至法院,给执行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四是审判和执行两个环节的衔接存在问题。一些案件审理时应采取保全措施而未采取,造成执行时,被执行人早已转移了财产,增加了执行困难;一些案件审判质量不高,个别执行工作所依据的裁判文书存在瑕疵,判决时未考虑方便执行。这些案件在判决生效后,执行难度很大。
五是涉执信访压力逐年增大。近年来,虽然涉执信访案件在各方面关注、配合、化解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很大压力。有的信访人系反映其正常诉求,属合理信访;有的信访人则是通过信访引起社会或者领导关注;个别信访人却是要通过信访达到其非法目的。特别是一些案件当事人,只要其利益不实现就去信访,给法院和其他单位化解矛盾造成了很大障碍。
六是执行联动效果不够理想。自2011年8月中纪委等19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实施以来,法院和各部门间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仅仅是能够通过司法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进行查询,尚未实现与房产、土地、工商、车管所等部门的联网。执行人员还需花大量时间调查、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此外,一些职能部门及其人员,在协助法院执行时,本位主义严重,经常以多种借口拖延办理、不予办理、甚至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这些都使执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七是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执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基层群众整体法制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在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及其家属对执行人员的辱骂及人身攻击普遍存在。执行人员忍辱负重,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执行干警存有畏难情绪也在情理之中。而且,相对于审判法官“坐堂问案”的庄严来说,早出晚归、蹲点守候等执行工作中的常态使部分干警感到工作压力大,信访压力大。由于执行工作的特点,使得案件办结周期较长,同时,一些无履行能力的案件根本不存在执结的可能,以致矛盾长期积累,信访人长期对峙,造成执行干警普遍心里压力过大,身心疲惫,多名干警长期带病工作。自愿从事执行工作、热爱执行工作的干警不多。而执行工作中时有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更是严重挫伤了执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本已艰难的执行工作带来更多的消极负面影响。仅从2011年至今,在执行工作中发生的严重暴力抗法事件就有四起,其中两起造成执行人员身体受伤。
八是公检法等机关在依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问题上,协调不够,成效不大。2014年11月至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开展了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的专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由于我市公检法三机关在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问题上协调沟通不够,认识不统一,今年三月份,我院移送公安机关的6起案件至今仍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九是执行干警工作期间生活无法保障,影响了工作效率。执行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执行干警不是坐堂问案,需要经常下乡,通知、传唤当事人。对于长期久传不到的当事人,还需要长期蹲点守候,一下乡一般都是三、五人。有时,执行局还要经常组织全局几十人的晚上集中突击执行,一干就是一整夜,有时连续几天。在这些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干警的吃饭问题。由于我市面积较大,干警出去也不是一起案件,中午根本无法返回县城。有时全局几十人到乡下强制执行,经常需要一整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时,如何解决干警下乡吃饭的问题,成了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成了带队领导最头痛的事。由于我院无此项经费,对长期在执行一线的干警无任何生活补贴,以至于造成谁带队出去谁负责管饭的惯例。但长此以往,造成谁都不愿主动带队下乡的弊端。继而形成除非迫不得已,即使案件没有办完,不管路途多远,不管是否浪费汽油,都要在中午赶回县城,目的就是为了回避中午在外的一顿饭钱。这种情况的经常出现,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事实上造成了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面对执行工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建议如下:
一是要高度重视执行队伍建设,在尽可能充实执行力量的同时,要把提高执行干警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廉洁自律意识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要加执行宣传力度。对执行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以及暴力抗法事件,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以案说法,增强群众法制观念,促进群众知法守法,为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要积极争取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协助,建立健全由检察、公安、监察、人社、国土、建设、工商、税务、房管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招投标管理等部门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参加的执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共同推进法院执行工作中困难和问题的解决。
四是要创新处理执行信访案件的方法,深入推进执行信访案件的矛盾化解工作,逐步减少执行信访案件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
五是要加大对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拒不协助执行、妨碍执行、暴力抗拒执行、恶意诉讼对抗执行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暴力抗拒执行等严重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与公安、检察机关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实现依法严厉惩处。
六是鉴于执行岗位的特殊性质,不能等同于一般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设法解决执行干警的特殊岗位补贴,使其下乡工作全力以赴,无后顾之忧。
七是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靠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协作配合的执行工作整体格局,努力解决执行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