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党政主导、综治协调、司法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既定“20字方针”,近年来,辉县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创新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较好地实现了“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处理在诉前,服务群众零收费”的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辉县市法院实现了诉调无缝衔接和矛盾的终极化解。
4月17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走进位于冀屯镇的辉县市诉调对接(西南)中心,实地体验诉前调解工作。
据介绍,该诉调对接中心现有特约调解员6名,书记员3人,主要负责辉县市赵固、占城、冀屯等7个县镇的诉前调解工作,方便群众就地、及时、快捷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团队由法院退休老法官、当地农村德高望重的老村支部书记、老干部、老党员、妇女干部、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大大提高了西南地区矛盾纠纷的调处效率,减少了当地群众远距离奔波的诉累。将纠纷调处平台设在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少跑腿,这也是辉县市人民法院采取的一项便民举措。
辉县市人民法院退休法官周国富,现在是诉调对接(西南)中心的一名特约调解员,17日上午9:30,记者走进调解室时,周国富正在调解一起借贷纠纷。
原告徐某与被告陈某本是多年好友,10年前,陈某向徐某借款一万元,双方约定月息2分,一个月后归还,但这笔账却拖了10年。今年3月,徐某向辉县市法院提起诉讼,想要讨回被拖欠10年的欠款和利息。立案庭法官根据该案具体情况进行分流,引导当事人双方到辉县市诉调对接(西南)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既然是调解,双方都要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都说说你们的想法。”在调解现场,特约调解员周国富分别让两人进行表态。原告徐某表示,只要对方能够有一个积极的还款态度,自己愿意减免一些利息。被告陈某也当场表示愿意还钱,但确实经济紧张,一时难以凑齐。
看到双方认知仍有差距,周国富现场找来“救兵”,陪同被告陈某一起来的朋友谈吐通情达理,周国富动员他帮助做做陈某的工作,尽量将欠款还清。“救兵”很快起到作用,被告陈某答应还款。见被告的态度转变,原告徐某当即表示,可以对利息再次让步。随后,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原告徐某表示放弃全部利息,只要一万元本金。被告陈某说,虽然家庭特别困难,自己会尽快努力还上欠款。双方很快达成共识,一万元欠款分9个月还清,每月归还1000元,最后一个月归还2000元。书记员将调解协议拟定后,双方签字生效。
特约调解员周国富告诉记者,双方签字的调解协议随后会被上传到辉县市人民法院,由法官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在相关当事人拒不履行时,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6名调解员一年处理诉前调解案件上千
在调解间隙,特约调解员周国富告诉记者,聘请退休法官、教育工作者或者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村干部,加入特约调解员队伍,是辉县市诉调对接中心的一项创新举措。目前,该中心共有特约调解员6名。一年要处理诉前调解案件1400余起,成功化解600余件,化解率达到45%。
上午10时20分,又一起借贷纠纷的两名当事人依约走进周国富的调解室。在沙发上坐下后,原告栗某和被告王某争辩得不可开交,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原来,两人不仅是多年好友,又是曾经的生意伙伴,就因为5万元的借款纠纷,两人准备对簿公堂。
“都是直脾气,说开就行了。”周国富一边劝开两人,直接询问两人的想法,债务准备怎样解决。两人都是大嗓门,调解室一时间喧闹无比,周国富不得不多次劝解两人冷静沟通。十多分钟功夫后,两人达成还款协议,三个月还清。两人一边签协议一边仍在不停地互相指责,周国富数次将两人劝开。
两人走出调解室后,调解员周国富小声告诉记者,两个人本是不错的朋友,又都是火爆脾气,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就因为中间缺乏沟通,这才闹到法院。周国富笑称:“你看这两人的直脾气,别看现在差点儿动起手,说不定回来还是好朋友!”
一上午时间,周国富就成功调解了两起借贷纠纷,问起他有何秘诀,周国富说:“耐心、细心、公平心。”周国富坦言,调解工作不像以前做法官,法袍一穿,整个法庭威严肃穆,而调解现场就有可能是嘈杂喧闹。
周国富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有意逃避债务的当事人,有时法院发传票也不一定能够到场。为了能够组织起调解,有时也要有一些小技巧。周国富拿出手机展示了一条短信。“你看这个当事人,当时多次通知,怎么都不到场,家里人也说找不到。我一条短信就把他给‘钓’出来了。”周国富直言,调解工作有时也是斗智斗勇。
只有真情耐心方能做好调解
并不是每一起案件都那么容易化解。在另一间调解室内,调解员秦福森正在对一起兄妹三人之间的遗产纠纷案进行调解,调解室内火药味十足。
原来,这兄妹三人的母亲2012年去世后,老人的工资卡内仍留有6万余元,这笔钱如何分配,兄妹三人意见不一。老大手握银行卡,妹妹则将银行卡锁死,这笔遗产被冻结在银行近7年。
今年3月,老大将弟弟妹妹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对老人的遗产进行分割。同样,这起案件被分流到辉县市诉调对接(西南)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由于老大一直掌握着母亲的工资卡,各项支出由他负责,母亲在世时的每一笔花费,他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弟弟手中也有一个账本,同样记录着母亲银行卡中钱款的去向。兄弟两人各记各的账,数目自然难以对上,这也成了兄妹三人争执的焦点。从早上一上班,直到中午记者离开时,兄妹三人之间的糊涂账仍没有算清。
秦福森说,不少案件的调解,都需要付出极大耐心和心血,这兄妹三人的纠纷就属于这一类案件,但也只有真情耐心,才能做好调解工作。
11点20分,临近中午,周国富拨通了又一当事人老翟的电话。原来,因为一个重要的包裹迟迟没有送达,收件人老翟将某快递公司告上了法庭。就在周国富准备对双方进行调解的时候,快递公司又将丢失的包裹找到送还老翟,老翟也对快递公司给予了谅解。
周国富告诉记者,老翟今年68岁了,他的家离诉调对接(西南)中心有将近20公里的路程,考虑到老人来往不便,周国富决定亲自到老翟家去一趟,将撤诉手续办完。
考虑到下午已经安排好其他调解案件,周国富给同事打了声招呼,带领一名书记员匆匆驾车离去。
“午饭怎么解决?”面对记者的询问。周国富笑了,“路边找个小饭馆,一碗面条对付了。”
诉前调解搞得好形成独有“辉县品牌”
辉县市人民法院对诉前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也收到良好成效。
2017年6月,按照新乡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的要求,辉县市将“地区万人起诉率、民商事案件调解率、民商事案件委托委派调解成功率”纳入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建立了法院牵头,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参与的矛盾化解大网络格局,形成了独有的“辉县品牌”。
据统计,2018年,辉县市法院分流到诉调对接中心的诉前调解案件7675件,调解成功3110件,占比40.35%。较好地实现了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的双赢,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辉县市人民法院院长肖飞介绍,由于诉前调解矛盾化解作用的发挥,遏制了诉讼案件过快上升的趋势,使得一线法官有时间和精力对案件进行精细审理,审判质效进一步优化提升。据介绍,在2018年,全院上诉案件由2017年的872件,减少到703件,下降了169件。民商事发还改判率也由2017年的30.36%降至2018年的19.2%,为辉县法院2012年以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