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人民法院孟庄法庭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李庆军式十佳办案团队”,在2024年2月2日召开的“全省法院工作会议”上,该庭庭长范运霞作为先进典型代表,进行了发言。
孟庄法庭辖4个乡镇,常住人口20余万,有3个乡镇位于城乡结合部,私营、小微企业较多。法庭围绕“公正与效率”,持续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该法庭2020年荣立集体二等功,2023年该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被《人民日报》以“多方联动共治理,矛盾化解在基层”进行了报道。
依靠党委领导,发挥审判职能
孟庄法庭充分发挥前沿阵地作用,始终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植根于乡村社会,依靠当地党委的领导,以司法审判为立足点,在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整合多方资源,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审理一起物业公司追讨物业费案件时,承办法官得知该物业公司因多名业主拒缴物业费,欲起诉58户业主。于是立即向当地镇党委汇报,启动联动工作机制,组织住建部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和法庭一起,进行风险研判,会商纠纷化解方案。同时,法庭特邀调解员会同镇矛盾调解中心、业委会开展诉前调解。经调解物业公司与已经起诉的18户业主中,有6户达成调解,与另外40户业主达成诉前调解协议,没有再形成新的诉讼。
抓前端治未病,指导人民调解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发展,征地、拆迁补偿纠纷案件频发。法庭在审理两起因征地引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时发现,案件涉及两个乡镇四个村庄,类似纠纷共五起。于是组织相关乡镇、村的调解员参加旁听,庭后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后经乡村人民调解员调解,另外三起纠纷全部化解。通过加强对人民调解的业务指导,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助推治理主体提升纠纷化解能力和依法治理水平,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
坚持“如我在诉”,帮助企业解困
孟庄法庭辖区内民营企业较多,中小企业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法庭通过“审判+服务”两轮驱动,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审理的一家私营企业追讨货款案件中,承办法官尽最快的速度组织双方交换证据,核对账目,促使双方达成和解,保障双方经营不受影响。法官发现,案件原告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资金账外流动,存在管理漏洞。结合以往的案件,通过分析发现,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都存在此类问题,为此,法庭及时向相关企业提出了法律意见,帮助他们规范经营管理,减少法律风险。
运用司法建议,双赢多赢共赢
法庭在审理一起土地租赁纠纷案件中,承租方在九十年代租赁村集体的耕地开办企业,后土地性质变更为建设用地,亦交纳了相关费用,但地上建筑物未经规划审批,承租人在转让地上资产时产生纠纷,地上资产处置存在障碍,法庭向规划管理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要求对企业的地上建筑进行处理,规划部门采纳了该司法建议,同时对该村的另外三家企业的同类用地问题进行了整改。2023年,法庭共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5次,均被采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孟庄法庭庭长范运霞说,2024年,全庭人员会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党委的领导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坚持能动司法,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