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案件快报

故意躲债拒应诉 法官释法促调解

发布时间:2024-12-04 15:43:39


    近日,辉县市人民法院薄壁法庭成功调解一起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案件,通过承办法官和村委会的联合调解,被告从拒不应诉到主动履行,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基本案情

    2016年,李某向原告张某借款1万元,口头约定月息2分。2022年,李某就所欠本金和利息向原告出具了借条。期间原告一直找李某催要借款,但李某一直以手头紧张为由拒不还款。2023年年底,李某突然去世。原告找到李某的遗孀陈某及其女儿索要欠款,但二被告拒不承担还款义务。无奈,张某将陈某及其女儿诉至法院。

    法院调解

    案件来到薄壁法庭,承办法官审阅卷宗后发现案件标的额并不大,具备调解基础,然而在向二被告送达开庭传票等手续过程中,却屡次受阻,电话始终拒接,到被告工作地寻找也是百般推脱,拒不配合。庭审当日,二被告也未到庭参加诉讼,承办法官只好缺席审理。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又多次前往被告家及工作地开展调解工作,却始终没有进展。

    后承办法官通过查询得知李某生前欠账较多,去年就有多人起诉李某索要欠款,法官推断被告属于故意躲避债务,遂转变调解思路。先是找到原告,告知其二被告目前欠债情况,就是否同意减少部分欠款征求原告意见,原告看在和李某多年交情上同意降低诉求。

    鉴于被告对法院工作人员戒心较重,再次贸然上门可能仍会吃闭门羹,于是承办法官找到被告所在村委会,通过村委会干部从中协调沟通。在村委会干部的耐心劝说下,二被告终于同意调解。承办法官采取讲法和说理并重的方式,释法析理、耐心疏导,从原告与李某的友情基础上寻求调解的突破口,劝说二被告应当承担其应有的责任,经过法官耐心释法析理,二被告认识到故意逃避债务的利害关系,同时,看到原告主动作出让步,诚意满满,于是在村委会的见证下,当场履行了案款,原告如愿了结了困扰8年的心事。

责任编辑:L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7223165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