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聚焦两会】—— 辉县市人民法院院长刘志飞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28 20:56:10



    2025年3月28日上午,辉县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志飞在辉县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2024年工作报告及2025年工作安排。

    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市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抓实公正与效率,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共受理各类案件23430件,结案21384件,员额法官人均结案497件。

    坚持惩罚犯罪,在服务平安辉县、法治辉县建设上彰显新担当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刑事案件835件1074人,同比下降6.81%。严惩邪教犯罪3件3人,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审结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1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决守牢民生安全底线。从严从快审结高空抛物、危险驾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49件,维护好群众头顶上、脚底下、舌尖上的安全。办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190件253人,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1200万余元。严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审结申某某等十五人、张某某等十四人涉境外诈骗犯罪集团案件,对其二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十四年并处罚金。审结涉越南籍在辉实施的诈骗案,对阮某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并通报外事部门。保持从严打击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办结涉毒品犯罪案件23件38人,净化社会风气。

    坚决严惩腐败犯罪。依法审结职务犯罪案件15件15人,开展“扫黑除恶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审结涉未成年人犯罪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刑事案件43件53人,判令1人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回访帮教,对轻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最大限度教育挽救“失足”少年。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依法宣告1名被告人无罪。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256名罪行较轻的被告人判处缓刑、管制或免予刑事处罚等。落实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全覆盖,依法为753名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提供在线服务5600余次。

    坚持服务大局,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执行合同”指标提升专项行动,合同类纠纷一审平均用时34.5天。深化全链条多元化解机制,涉企民商事案件调解率23.56%,进一步促推涉企纠纷化解降本增效。制定《破产案件整改提升方案》,推进破产程序高效运行,审结破产案件13件,盘活土地、设施等存量资产,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转型升级。受理执转破案件10件,涉案债务1.19亿元,涉执行案件78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助力房地产、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组建金融及建工领域案件工作专班,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促推从源头上强监管、防风险。信用卡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分别同比下降65.08%、8.42%。持续开展不良资产集中清收行动,累计清收5.04亿元。全力以赴“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审结房地产、建设工程纠纷322件。

    助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审结涉企案件4254件,同比上升7.88%。灵活采取保全和执行措施,依法对324家涉案企业资产“活封活扣”,推动78起案件自愿和解,促进企业平稳“过冬”。深化涉诉企业信用修复,撤销“限高”325条,助力274家企业及时修复信用。深化“万人助万企”,开展“送法进企业”30余次,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助力更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监督支持并重,审结行政案件150件。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将协调化解贯穿审理全过程,形成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合力。2024年共协调化解行政案件45件,调撤率3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8%。创新行政争议解决模式,对未发诉讼提前研判、成讼纠纷依托府院联席办协同化解,在法律框架内寻求群众满意、政府支持的最佳解决方案。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生态环境领域修复情况跟踪机制,根据不同案件类型合理确定生态修复责任范围和承担方式,依法审结非法采矿、污染环境、非法狩猎等破坏环境资源案件9件。加强与检察机关、行政部门联动,司法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助力社会文明风尚。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等70余次,“零距离”普法让法治春雨浸润民心。全面加强网络法治宣传,在主流媒体发布相关新闻稿件1700余篇,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4300余篇,其中,国家级采稿20篇,省级采稿108篇。

    坚持司法为民,在保障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新突破

    全力以赴,将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化作前行动力。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如我在诉”,共审结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医疗交通、食品卫生等民生案件1922件。充分发挥家事审判在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蓓蕾工作室”为抓手,采取“定制化”与“庭审化”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对68件家事案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发出28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及57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努力守“小家”和谐、护“大家”安定。

    持续攻坚,将人民群众对高效兑现胜诉权益的期盼作为终极目标。2024年共执结案件9712件,执行到位金额7.02亿元。全流程推行财产保全,实现以保促执、以保促调,通过保全执结案件734件;坚决落实“一次性有效执行”,小标的案件执行完毕率50.14%;交叉执行积案难案43件,打通执行“梗阻”;坚持“终本”不“终止”,共发布悬赏公告137期;持续发挥辉县市公安局驻人民法院拒执犯罪侦查大队的震慑作用,判处拒执罪犯2人,营造“拒执必究”的强大声势。

    笃定前行,将人民群众对优质司法服务的需求作为行动指南。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十项承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制定《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措施15条》,助力百泉药交会非遗名录保护。网上立案率99.62%,网上缴费率97.69%,“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畅通12368诉服热线、智能云柜等,让当事人与法官联络更便捷,诉讼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在促推社会治理上迈出新步伐

    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大治理格局。促推辉县市委建立“三三四”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联调化解纠纷、联动防范风险、联建实现善治”的基层治理模式。2024年新收案件21313件,同比下降4.53%,新收案件首次呈下降态势。

    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质化解。修订《特邀调解员考核方案》,将自动履行率纳入考核范围,实现诉调对接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持续落实调解员下基层机制,与法官合力打通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案件2697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30.91%,同比上升8.03%。在一起涉11名农民工讨薪案件中,法官与调解员5次前往被告家释法说理,最终促使被告当场履行,两年之久的“烦薪事”终得实质化解。

    用好用足司法建议、普法案例,促推社会治理。通过新媒体账号发布普法案例176个,阅读量超20万次,达到“发布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通过制发司法建议堵制度漏洞、补治理短板,共制发司法建议12份,反馈率100%。针对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向市住建局发出司法建议,并积极跟踪问效,得到积极反馈,推动物业服务“提档升级”。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市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部署和上级法院要求,聚焦“四高四争先”,严格公正司法、持续提质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辉县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涵养“我将无我”的政治品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法院工作始终,持续推进讲政治、顾大局与抓办案、强业务深度融合,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贯穿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政法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确保法院工作始终与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同频共振。

    二是强化“建功有我”的大局意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降低企业解纷成本,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救治”“出清”功能,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生态司法保护,筑牢绿色法治屏障。深化府院联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树牢“如我在诉”的为民理念,满足多元司法需求。认真执行最高院《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全力支持综治中心建设。强化“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涉民生案件,做实定分止争,更好更快化解群众纠纷、兑现胜诉权益。持续开展送法“六进”,常态化邀请群众进法院,让群众对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知。

    四是营造“你追我赶”的争先氛围,提升改革创新效能。落实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压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完善案件评查、错案追责等制度,提高案件质效。深化“一张网”深度运用,常态化开展数据会商,以数据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质效为核心,实现工作全面提升。

    五是永葆“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锻造过硬法院队伍。一体推进法院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持续提升法院公正司法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锻造高素质法院铁军。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三个规定”,一体推进“三不腐”,始终保持对司法腐败的零容忍态度,持续涵养新风正气。

责任编辑:z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721822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