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持续上升态势,离婚率居高不下,离婚案件逐年增加,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离婚就意味着家庭的解体,而家庭的解体则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分析离婚案件居高不下的背后原因,寻找降低离婚率,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突破口。
离婚案件背后的原因:
一是婚姻观念发生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开明,从传统小农观念转变成了追求爱情真谛,感情做主的现代婚姻观念,从过去即便彼此有太多的不适合,在道德约束面前不得不选择退缩和忍让,用一个“熬”字换取一生的命运,到夫妻双方一旦“感情不和、志趣各异”就离婚。
二是长期外出务工,聚少离多,感情联系少,导致婚姻破裂。一些农村男女经人介绍或一见钟情草率结婚。婚后为了维系生计一方外出打工,另外一方留守家中,双方长期不沟通,造成了双方在思想观念上产生很大的分歧,感情起了变化,从而导致离婚。
三是草率结婚,感情基础脆弱,婚姻维系时间短。农村人结婚普遍较早,感情尚不成熟,双方还没有真正建立感情基础的情况下,通过中间人相亲介绍相识后不久,只要互相感觉尚可,便会在长辈的催促下结婚办事。这种草率同居、结婚导致夫妻双方在婚后生活中,逐渐发现对方性格不合,缺点和不足暴露出来,又随着家务琐事、孩子出生、经济纷争等因素的增加,日积月累产生矛盾,沟通困难进而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最终通过离婚走出感情的沼泽,重新寻找各自的人生。
离婚率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结合法院工作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缓解这一问题:
一是转变旧的婚姻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在一些地方,父母包办婚姻仍然存在,一些男女在过节回到老家时,即在父母的安排进行相亲,有些甚至见面当日交付礼金后即可将女孩领回男方家居住,这为男女双方的矛盾埋下了隐患。应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夫妻双方以了解为前提,以感情为基础,以婚姻为归宿,在家庭中做到互敬互忠互爱,促使夫妻双方共同为创造一个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努力。
二是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使农村劳动力尽量在当地务工。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使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使本地农民工能得到与在外地一样的待遇,减少农民工的流动,避免留守妇女在家“独坐空门”的现象 。
三是加大离婚案件的调解力度,避免因一时感情冲动导致的婚姻解体。在离婚案件中,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引导当事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当事人因一时冲动而导致离婚。夫妻之间的隔阂完全可以通过组织对婚姻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建立专门的调解机构,解答、疏通、协调婚姻家庭问题,减少离婚率,促进社会稳定。
四是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正确把握离婚与否的标准。对夫妻间感情既要看其婚姻基础又要看其发展状况,要全面准确地分析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和程度,对确已破裂的婚姻关系依法解除,对感情尚未破裂婚姻采取调解的方式促其和好,以减少离婚率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