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案多人少的矛盾比较突出,一线干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到干警的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基层法院一线干警身体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的仅占少数,不少干警患有高血压、颈椎病、腰椎病及精神焦虑烦燥等职业病,一些干警因工作压力大导致神经衰弱,个别干警还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症。
一、影响干警身心健康的因素
(一)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矛盾最终以诉讼形式涌向法院,法院受理和审结的案件数量大幅增长,但是法官数量的增速缓慢,案多人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如笔者所在的法院,近三年来每年审执结案件在5000件左右,直接在审执一线执法办案的法官仅有51名,每名法官年平均办案91件,大多数法官感到力不从心。
(二)缠诉闹访问题占据干警大量精力
近年来,法院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了大批涉诉信访案件,但一些当事人不理解,不断缠诉闹访,给法院施加压力,甚至以自残等极端方式相威胁。处理缠诉闹访出现不仅牵扯了法院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让法官背负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体会不到法官职业的尊荣和自豪。
(三)办案干警心理压力较大
当前新类型案件增多,法官审理难度增大,还要做好审判业务外的其他工作,同时社会各界对法官办案效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使得一些法官经常处于郁闷、忧虑和苦恼中。法官长期超负荷工作,难以有时间放松和舒缓心情,导致心理压力较大。
(四)基层法院干警待遇较低
《法官法》规定:“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工作特点,由国家规定。法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然而现在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增资制度仍然套用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没能体现法官的职业特点。对法官管理等同于公务员序列管理,相对于党委、政府和经济建设部门的公务员而言,法官受人员编制和指标限制,晋职晋级相对较慢。
(五)执法环境的影响
法官在执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职业风险,有时会遇到当事人的谩骂、侮辱、围攻等暴力抗法状况,有时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对策和建议
一要增强保健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引导干警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二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干警身心健康。认真落实年休假制度,尤其对办案一线干警和患病干警要予以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落实定期体检制,为干警建立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干警的健康状况。对干警患重大疾病,领导要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难题。
三要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可通过领导谈心、专家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了解干警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干警减压,舒缓紧张情绪。建立干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对患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干警,要及时安排心理治疗,帮助干警恢复心理健康。
四要为干警创造良好的健康条件。积极解决案多人少、物质装备落后、职级待遇偏低等问题,以缓解基层一线法官工作负荷和办案压力。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书画、摄影、文艺、体育、户外拓展等活动, 并建设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等文化体育设施,陶冶干警情操,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